2020年开年复工之际,光伏军备竞赛战火继续向前推进。
继隆基股份、通威股份、晶澳科技纷纷宣布了扩产计划之后,近日,中环股份又宣布了募资公告。
2月20日,中环股份发布2019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(修订稿),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0亿元,用于大尺寸硅片项目。预案修订稿显示,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不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%,即5.57亿股(含本数);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即发行期首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%。
事实上,中环股份近一年来一直在持续推进和加码大尺寸硅片,豪赌光伏产业的未来走势――大硅片时代。自2019年末,中环股份一则量产210大尺寸电池技术的消息,更是将210技术推向风口浪尖。
产业链相关企业将210技术视为能带来可观度电成本下降的新技术平台,纷纷布局210大尺寸技术,颇有一旦错失210布局将错失整个市场之意。
为何企业会如此重视210大尺寸硅片?
产业链迎来新成员,多家企业纷纷入局
平价上网的全面到来,倒逼企业选择度电成本最低的产品。整个光伏市场,降价是大趋势。这也使得生产企业不断通过产品迭代,以期通过成本及售价的下降,为整个光伏系统带来更大的获利空间。
由于看好210具备大幅提升电池环节盈利能力,国内主流光伏产业链企业纷纷布局生产线,部分企业已开始中试甚至小批量投运。
在硅片环节,首先推出210技术当属中环股份。2019年8月16日,中环股份发布了12英寸超大硅片“夸父”M12系列。此次发布的M12大尺寸单晶硅片,边长为210mm,对角为295mm,表面积相比M2硅片提升了80.5%。紧接着,2019年12月,中环股份宣布产出首批M12单晶硅棒,并已锁定2020年大部分产能,获得多家下游客户合作意向。根据规划,中环股份210大硅片2020年出货量有望达到16GW,预计在2021年底将形成36GW以上的大硅片产能。
在组件环节,继中环股份发布夸父系列之后,天合光能研发团队便投入研发210组件,确认三分片结合多主栅(MBB)技术将会是未来3-5年更优选的组件技术解决方案,预计天合光能将建设5GW 210组件产能,2020年有望看到210组件大批量出货。
到了2019年12月12日,东方日升宣布与环欧国际达成战略合作,并全球首发500WG12组件。东方日升预计2020年将形成3GW210组件产能,并争取在2020年第二季度实现批量出货。
在电池片环节,多家企业也展开布局。2020年1月10日,爱旭科技宣布在义乌基地全球首发210mm高效太阳能电池,预计到2020 年底将形成210电池规模将达到10GW。
2020年2月12日,通威股份在电话会议中表示,目前,通威股份眉山的一期项目完成了第一批210产线,因受疫情的影响,整体进度而言,将在二季度初左右建成投产。
针对产业链企业不同程度在210上的发力,均表现出其对该技术的看好。
中环股份董事长沈浩平表示:“大硅片将更大幅度的降低光伏电站的BOS(初始投资成本)和LCOE,在助力制造企业获得更高收益同时,也使更多地区的平价和竞价项目顺利实施,有效推动全球光伏市场进一步发展。”
东方日升刘亚锋表示,“公司一直致力于低成本高效化的产品研发,未来我们将会把M12硅片与其他工艺结合,研发及大规模生产符合市场行情的高效产品。”
既然产业链内不少企业都认可210的前景,那么当下,行业对大尺寸硅片标准有何看法?
行业陷入尺寸之争,210能否成为最终标准?
硅片尺寸从156到166再到210,以毫米为单位来“衡量”的技术进步,不仅仅是简单的尺寸方面的突破,更重要的是,这对于我国光伏电力成本的持续降低,具有重要意义。
于是乎,因硅片尺寸设计随之带来的组件变化、辅材变化,以及在尺寸变化后的兼容性,都成为企业尺寸选择的关键考量,为获取更好的转换效率,部分企业对硅片尺寸进行优化设计,行业曾掀起过一场“尺寸之争”。
2013年前,全球单晶硅片尺寸非常杂乱,不同标准给供应链带来困扰。彼时已是全球最大单晶硅片制造商的隆基股份,联合行业推出M1、M2两个标准,该标准最终在2017年8月份被收录到SEMI国际标准名录中。
直到2019年,自从中环发布210之后,行业对于尺寸的争论再起波澜,而此次企业之间的争论更多的关注点在于:未来210能否成为硅片最终的尺寸标准?
事实上,从服务客户的本质出发,企业最终的目的是要降低度电成本,硅片尺寸确实需要一个最优解。由此,210与156、166之间的对比就开始呈现出来。
有业内人士认为,210较于156而言,面积增加80%+,可以降低几乎所有环节的成本,最终降低LCOE (度电成本)超过7%。而与166相比,在系统性方面,210组件的转化率要比166组件的转化率高0.4%。
此外,在电池环节,210电池可以大幅降低非硅成本,有望低于0.2元/W,相较于传统规格电池降低0.04-0.05元/W 的非硅成本,大幅提升电池环节盈利能力。
不过,对于当前关于尺寸的竞争格局,隆基股份李振国认为,现阶段行业还没有出现颠覆性的技术。隆基认为M6(166mm)是目前硅片最佳尺寸,2020年1月隆基股份签署的两个百亿单晶硅片大单,供货也都是M6尺寸。
未来发展趋势如何?
尽管行业对于210存在不同的声音,但2020年210硅片的出货量以及推进速度却远超预期,目前已有不少下游企业正在迎接大硅片的到来,市场也关注下游企业的站队选择。
之所以210体系被大部分企业看好,是因为企业认可其可行性、可靠性、可量产性等优势带来的利好。
通威股份在最近的一次电话会议中,就目前210组件的进展情况表示,2020年是业内逐步接受210的“元年”,而通威股份的技术规划也都是按照210的规划跟进。“我们对210有信心的原因在于,210在各个环节有额外成本降幅的空间,以眉山一期车间推算得出,如果全部出210产品,年化产能为7GW,如果只是158产品,年化只有4.5GW,差距较大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企业纷纷布局210还有一个关键的考量,即设备的兼容性。
这一点通威股份深谙其道,其表示,在生产过程中,尺寸从大往小做设备具备兼容性,只需要匹配不同的工装夹具即可,反之,在设计中如果是从小往大做,将会牵涉到设备的改造等问题。
以中环股份产线为例,公司M12产线可兼容M10、M9产品,可实现客制化柔性制造。按照中环股份的战略规划,预计大尺寸硅片将如期在2020年一季度末实现2万片/月的量产销售,有望进一步提升决策灵活性,强化竞争能力。
可以肯定的是,产业链中具备兼容210mm大硅片能力的企业不在少数,2020年210出货有望获得充足配套。业内甚至预测,2021年210硅片将占据整个市场50%左右的份额,更甚者,有业内断言到2022年210将“一统江湖”。
诚然,尽管210可靠性及可行性已到达一定高度,但210大硅片在行业中仍属新生事物,不可忽视其可能存在的小概率工艺风险。
就如同通威股份所说,结果仍有待检验。
“我们率先抢出210的产品,是为了满足下游验证需求,在今年这个阶段,210往下兼容是考虑市场的过渡需求,这需要3-6月的检验认证周期,期间会有同步检验结果出来,而验证结果再给到组件厂家以及给到不同国家验证,这就又需要3-6月周期,所以一共需要6-9个月的周期。”
210能否成为行业的未来主流?一切都应该交给市场去检验,正如杰西.利弗莫尔告诉我们的规则,市场永远是正确的,他会告诉我们答案。